对“医保用药价格梳理”的市场化思考
发表于:2015-08-19作者: 浏览:3509
春节刚过,药品调价的传闻又起。
近日,有知情人士透露,国家发改委要对药品进行大面积调价。这被称为“第18次药品调价”
的方案与此前的17次降价有所不同,被称作“对医保目录用药重新进行价格梳理”。
既然是梳理医保目录药品价格,其范围可想而知。据称,此次降价目标涉及300多个品种,其
中化学药除了常用抗生素品种以外,还较上次增加了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中药品种则主要是抗肿瘤
和肿瘤辅助治疗制剂。之外,也包含了对一些常用廉价药品“提价”的可能
且不论药品多次降价究竟能够在市场上产生多大的效果,仅从此次酝酿的方案中价格“有降有升
”就已经显示出在官方眼中,药品价格似乎已经接近底线。国家对药品价格的调整重点和方向也开始
由一味地降价转向了对医保用药价格的整体梳理,或许这对产业来说并不是一个坏消息。
不过,国家在此时通过政府定价的方式梳理医保目录药品价格似乎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首先要看看我国的医疗保险情况。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医院协会报告会”上,卫生部部长高强在
谈到当前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时表示,医疗保险发展缓慢是原因之一。高强
介绍的医疗保险统计数据为: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3亿,再加上5000
万享受公费医疗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只有不到2亿的城镇居民享有医疗保障。
而在农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为1.7亿人——不到8亿农民的四分之一,而且保障能力
非常有限,平均每人只有30元钱。
另外,从我国目前医保目录的药品采购和支付模式来看,几乎都是全国各省、市、地区分别独立
运行。一家企业即使其产品被纳入医保药品目录,也要在全国各地的药品供应中花费不小的一笔经营
成本。
这些因素都会造成医保目录药品的采购规模相对分散和数量相对较小,如果按现有的医保管理模
式,就某一个医保目录的药品统计出全国的药品使用数量,即使是一个大概的数量,也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
既然没有采购的数量,由政府单方面对医保药品拟定价格并强制执行,似乎是让药品生产企业很
为难的一件事。毕竟在我国逐步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药品生产企业的市场化比较早,他
们在承担社会责任之前还必须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对于医保目录的药品来说,其对质量和
价格的要求往往需要生产企业达到规模生产才能解决成本的问题。
换言之,政府在采购医保目录药品的时候也需要遵循市场上的基本交易原则:谁的采购数量越大
,它获得的采购价格越低。
因此,政府在推进医保药品价格调整以解决老百姓医疗卫生消费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注重以市场
化的手段来引导企业适应市场的转变。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来看,相信在“全民医保”得以实现后
,如果政府能够抛出以较低成本的采购环节和惊人的药品采购数量的方案时,就不会缺乏药品生产企
业的响应了,价格的合理回归自然也会随之出现。
医药经济报2006年 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