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胆石症的溶石疗法
发表于:2015-08-19作者: 浏览:3888
浅谈胆石症的溶石疗法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同仁医院结石专科(210000) 徐家庆
据国内外资料表明,患胆道系统结石的人约占人口比例的10%左右,一般而言,国外以胆固醇性结石占多数,我国以胆色素性结石及混合含钙性结石占多数,然而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食谱的改变,我国胆固醇性结石也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防治结石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目前临床治疗结石的方法繁多,主要有溶、排、碎、取四种方法,碎、取属手术治疗范畴,有一定适应症和必须的手术特征,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溶石疗法实际上是集溶、排、防三位一体的复合性疗法。
我院结石专科自1993年开展溶石疗法以来,积累了一定的治疗经验,尤其近二年来我们引用著名结石专家谢石方教授研制的肝胆结石片为溶石主药,辅以我院研配的协定方化石散Ⅰ至Ⅲ号治疗胆道系统结石,通过500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验证,取得了显著疗效。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报导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500例胆石症患者服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见附表。
附表 500例胆石症患者服用溶石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验证例数
治疗三个月
治疗六个月
治疗十二个月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胆囊结石
100
10
19
54
17
17
38
32
13
36
26
27
11
胆总管结石
150
72
38
32
8
94
24
14
8
118
16
8
8
胆内胆管结石
250
62
82
102
4
81
128
48
3
181
31
35
3
合计
500
144
139
188
29
192
190
94
24
335
73
70
22
注:本临床验证病例,按劳取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局1989年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肝内结石<0.5cm,胆总管结石< 1.0 cm,胆囊结石< 0.5 cm的原发性或多发性结石,本表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疗效为连续性疗效,"治疗6个月"栏包括"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栏包括"治疗6个月"结果。
2 结石的治疗方法、用药体会及注意事项
2 1 在胆囊内形成的单个、体大、质地坚硬、外表光滑,色灰白或淡黄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结石多为胆固醇性结石。此类结石患者平时嗜食荤菜,体形一般较肥胖,有相当一部份人除餐后稍有胀痛外,一般无症状表现。该类结石由于体大、结构紧密、硬度高,治疗上我们主张先碎石再溶石,这样可以缩短疗程,对一些不愿碎石或不宜碎石患者也可单纯采用溶石疗法,只是疗程偏长。具体用药方法为:肝胆结石片每日3次,每次6片,化石散Ⅱ每日2~3次,每次1袋(餐后半小时服用)或加服熊去氧胆酸片,每日3次,每次200毫克(4片),三个月为一疗程。待结石溶至0.7 cm以下改用快速排石法将胆囊内结石在短期内排尽。结石排尽后仍需减半量,服药一个疗程以期根治。
快速排石法:每天下午2点口服肝胆结石片6片;下午3~6点深部肌肉注射黄体酮注射液60毫克(3支)扩张胆管,每日一次,夜晚10点口服肝胆结石片12片,30分钟后细嚼猪油煎蛋2个,以利排石,部分患者排石时有一定性的疼痛。该法为谢石方教授所创立,适用于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1.2 cm以下,胆囊无炎症,功能良好者,我们认为对小于1 cm的胆总管结石与小于0.7 cm的胆囊内结石,运用此法更为妥当。
2 2 在肝内胆管、胆总管内形成的结石以胆色素性结石占大多数,此类结石患者体质一般较弱,常因结石阻塞胆道,胆汗瘀积,胆道感染,炎症反复发作,发作静止期患者一般表现为右上腹闷胀隐痛,乏力,面色萎黄,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大便干结或便溏,如结石较大阻塞严重者,可使胆道高压、胆汗返流,肝细胞受损,造成阻塞性黄疸,阻塞引发急性感染者可出现寒战、高热、黄疸、夏柯氏三联症,如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尚可导致急性梗阻性化脓化胆管炎、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对此类结石患者只要我们能掌握病情的转归,把握时机,及时足量用药,一般均可取得显著疗效。对发作静止期阻塞不甚严惩的结石,服肝胆结石片每日3次,每次8片,化石散Ⅰ号每日3次,每次一袋,三个月为一疗程;对结石过大,阻塞较重并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当先积极治疗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后仍可考虑先采取溶石疗法,往往亦可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
胆色素性结石质地松脆,状如桑椹,一触即碎,故结石虽大亦可采用溶石疗法一试;根据该类结石复发率高、反复感染发病率高的特点,即使结石排尽后仍当减量,坚持半量服肝胆结石片6~12个月,部分多次复发的结石性胆汁患者更当长期少量服用为妥。
2 3 在胆囊内形成的多发性结石或泥沙样结石以混合含钙性结石为主,该类结石患者大多数伴有慢性胆囊炎,白天结石沉积在胆囊底部,患者一般无明显胆绞痛,只表现为右上腹隐隐胀痛或向后背及右肩胛放射痛,脂肪餐后关头加重,夜晚尤其在晚餐多食油腻后,当左侧卧位睡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结石壅阻在胆囊颈部,胆囊的收缩排放不能将结石排出,极易产生嵌顿,诱发胆绞痛,甚至导致胆囊炎急性发作。对嵌顿较轻者,只需改变体位使结石返回胆囊内,或一次顿服肝胆结石片12片,胆绞痛立可缓解。对嵌顿较重,导致炎症急性发作者当需配合利胆、消炎、解痉止痛等法,待症状控制稳定后,再行溶石疗法,服肝胆结石每日3次,每次6片,化石散Ⅲ号每日2~3次,每次1袋,3个月为一疗程,一般说来服药一个疗程后,胆囊功能可见明显改善,同时结石也可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溶减,一旦胆囊功能恢复正常,结石溶减在0.5cm左右,数量占胆囊1/3以下,胆汗透声好者可采取快速排石法(方法同上),在短期内将结石排尽。排尽后仍需坚持减半量服肝胆结石片3~6月以期根治。
混合含钙性结石既不胆固醇性结石那么坚硬,又不同胆红素结石那么松脆,质地中度,所以在溶石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服药1~2个月后结石不但不小反而增大,部分病员甚至3个月后,B超复查仍有增大趋势,可能是中药的有效成份如黄芩甙、大黄酸等与结石中的钙离子相螯合,使得结石的体积膨胀,结构松散,往往明显的疗效就在于坚持一下的服药之中。
2 4 结石患者在服药期间须忌酒、辣椒及浓茶。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如食物的粗细搭配(即酸碱搭配,因荤食品属酸性食物,蔬菜水果属碱性食品)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稳定的情绪均较重要。尤以晨起不宜空腹,早餐时食些生姜片或生姜水,可利胆,温经散寒;午餐适当食些荤菜以增进胆囊功能,促进胆汗分泌,晚餐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以减少胃肠负担。平时多食黑木耳、香菇、新鲜蔬菜、水果、山楂、黑芝麻、核桃、蜂蜜、醋等食品,因此类食品既可滋补身体,提高免疫能力,又可促进溶石,有利于大便通畅、更利于结石的排出。
3 溶石药物的主要成份及药理机制
3 1 肝胆结石片由黄莲、吴萸、良姜、香附、枳壳、白术、建曲、牛胆浸膏药等14味中药组成,为谢石方教授在其祖传秘方基础上研制而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对动物血清及胆汗中的胆固醇均有显著降低作用,且能促进胆汗酸盐的分泌,增强胆囊的收缩,舒张奥的氏括约肌,抑制细菌,抑制β葡萄糖酸酶的活性,能有效控制胆汗中游离胆红素的产生,对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含钙结石均有较好的溶石效果,属广谱溶石药。
3 2 化石散Ⅰ号由茵陈、柴胡、川楝、乌梅、金钱草、丹参等10味中药组成,是针对胆色素结石而设立,具有清肝利胆、安蛔止痛、溶石排石之功效;化石散Ⅱ号由山楂、鸡内金、莱菔子、柴胡、枳壳、急性子等10味中药组成,是针对胆固醇性结石而设立,具有疏肝利胆、消积和胃、溶石化瘀之功效;化石散Ⅲ号是针对混合含钙结石而设立,由柴胡、黄芩、姜半夏、苏梗、威灵仙、大黄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疏肝利胆、理气和胃、消溶结石之功效。临床验证表明化石散Ⅰ至Ⅲ号作为辅治药,对主药肝胆结石片起到增效作用。
综上所述,溶石疗法主要是通过口服溶石药物经胃肠消化吸收其有效成份,再经胃肠淋巴系统及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并随胆汁一同进入肝内外胆管及胆囊与结石充分螯合起着溶石作用,使结石由大变小,由多变少逐步溶解消失,溶解后的结石碎屑随胆汗的排入一同进入十二指肠,后经肠道排出体外。一般而言胆汁中必须保持一定有效的溶石药物浓度才能起到溶石作用,因此,该疗法疗程与进口西药溶石药相比,平均疗程缩短1/3,但采用溶石疗法的患者仍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与信心才会有效。
(1998-04-10收稿)本文编辑:郑燕娜
刊于《医药实践杂志》1999年第13卷第1期